Biobay總裁龐俊勇:談大健康領域創業
近年來,大健康市場受到不少資本的追捧。不論是站在風口的移動醫療,還是新興的精準醫療、免疫療法等,各個領域內的創業公司都是層出不窮。在2015年8月底舉辦的創新中國秋季峰會上,醫療健康創業分會場集結了眾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創業項目。生物谷有幸在賽后采訪了當日醫療健康分會場的評委之一,蘇州Biobay園區的總裁龐俊勇先生。Biobay作為國內知名的企業孵化器,幫助和扶持了數百項生物醫藥相關的創業項目。總裁龐俊勇先生對于醫療健康創業非常支持并在采訪中表示,對于大家康產業的發展前景十分看好。
記者:龐總您好,一些觀點認為生物醫藥創業投資大、周期長、風險高,你對于這樣的說法有什么看法?
龐俊勇:這樣的說法我覺得可能有些誤解。拿我比較熟悉的Biobay的數字來講,做了這么多年的企業孵化、扶持,我們可以看到生物醫藥產業孵化器企業的存活率是最高的。
外界說到的,生物醫藥企業投資大,周期長,但它和風險高不是劃等號,不是必然聯系。首先如果從事藥物研發的企業,它的周期肯定是比較長。但是這個行業有自己的商業模式和盈利的特點,所以如果從VC的角度去看這些投資,它的存活率或者他投資的理念反而會帶來比較高的成功率。至于說到PE的倍數跟投資的回報率,這些和項目本身有關。通常大家拿生物醫藥產業跟互聯網或者別的行業來比較,其實就像拿橘子和蘋果來比,它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有些時候可能會帶來一些誤解。
我個人認為在中國現在整個的經濟形勢下面,大健康是一個快速發展并且集聚增大的市場,一些項目可能周期不是很長,投資回報率也會很高。它的特點是在現今形勢下的,一個非常具有投資潛力的行業,這也是我們一直非常有信心做相關工作的關鍵。
記者:您提到大健康相關產業,我們Biobay在大健康這塊具體是怎么做的呢?
龐俊勇:大健康包括很多領域,作為一個孵化器來講,BioBAY形成的一些主要的產業,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新藥研發,第二方面高端醫療器械,第三方面是生物技術。
對于我們Biobay里的企業來說,我們希望它具有創新的要素,它所在的市場需要是一個快速發展的大市場,比如最近涌現出的一些熱點領域,包括基因技術,免疫治療技術等,這些應用公司跟研發公司在我們那里非常多。
此外我比較看好的企業,它的核心技術必須是一個具有突破性的平臺技術。舉個例子,就比如說像阿里巴巴,它的市場是非常巨大的電商市場,核心技術也是基于支付寶和淘寶的平臺型技術。對于這樣的企業我們肯定是會重點培育的。
而對于我們自身來講,Biobay一直非常注重"生態"這個概念。我們一直在說要培養的是一種大健康的生態系統,在這個生態系統不僅有參天大樹,還有很多小的企業跟大企業共生的關系,包括一些細分的市場、專有的市場。但是隨著一些新產業新技術的延伸,相信這一類的小企業也會有自己的生命力,他們將會和大市場大平臺的技術結合在一起,共同成長。
記者:馬云說下一個世界首富出現在健康產業,您認為現在的健康產業如何"+互聯網"或者被"互聯網+"?
龐俊勇:在我看來"互聯網+"還是"+互聯網",主要是這個企業的"基因"所決定的。如果你是互聯網企業,那么就用自己互聯網的優勢去"+"別的行業。如果是傳統企業,你問這個產業加互聯網就一定能成功嗎?這個問題現在沒有人能夠完整的回答。但是我的感覺就是,現在的各個領域的產業已經發展到一個需要跨界、跨學科來合作程度,互聯互通成為最重要的武器,信息是最大的價值。也就是說即使你不是互聯網的企業,但是你一定要有互聯網的思維。合作對整個大健康產業的影響將會非常適用,互聯互通合作共贏能夠產生最大的價值,可能會改變整個產業的結構。至于將來是互聯網+的企業會主導這個市場,還是傳統+互聯網的企業主導這個市場,我們還是要拭目以待。
記者:您剛才說到的一些新興的熱門產業,比如免疫治療、精準醫療等,這些產業的發展其實比較依賴于國家政策的支持和開放,你能否跟我們分析一下預測一下,你認為未來這些新產業的發展趨勢是什么樣的?
龐俊勇:舉個例子,比如說基因技術在我國的發展,其實是非常快的。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公司都是短短四五年前才誕生。正因為大家都看好這個市場,所以短時間內基因測序領域從藍海變成了紅海。而國家出臺的一些政策,其實是規范這個市場,制定準入牌照、規范儀器試劑等等,都是為了這一目的而制定的。從戰略層面上講,我們對于這些產業其實是大力推進的。現在能看到的一些應用,包括新生兒的篩查,耳聾、唐氏這些遺傳病的篩查,確實能夠大大提升一個城市一個民族新生兒健康的比例。另外還有一些公司是專注在癌癥的早期篩查和早期診斷上面,早期的癌癥篩查診斷勢必帶來精準醫療的發展,這些都是我們大健康或者是醫療產業發展的趨勢。
大家一直在看這個市場到底有多大,起碼我認為非常大,真的非常大。我也相信在這個行業一定能誕生出上千億這樣市值的公司,當然現在還沒法看清是哪一家,因為很多市場上的大公司都有自己的競爭能力。但是他們在市場上大面積在做的產品都是基礎應用,還沒有到真正和精準醫療和一個高端的技術平臺所連接起來這樣的一個程度。就比如說新生兒篩查,我是用你的產品和用他的產品都是一樣。
將來這個市場會拓展到什么程度,需要這些做基因技術的公司,不斷的把新的基因的科技把它市場化、產品化,我相信這個里面的機會是無窮的。如果可以跟藥物再聯合,跟一些免疫治療等治療手段再去結合,這個市場非常大。我真的相信馬云所說的下一個首富會在醫療健康產業產生。
記者:現在大健康產業剛剛確實非常的熱,有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可能會加入到這個產業當中,對這些創業者您有什么樣的忠告?
龐俊勇:我覺得第一創業要早。大家都說互聯網創業的成本比較低,因為你很快可以試錯;但生物醫藥這個產業很明顯成本比較高,試錯周期比較長。所以說你需要更早進入這個行業,然后去真正理解在這個行業創業,需要什么樣的切入點,什么樣的團隊和技術,這些學習的過程我相信每一個創業者都是清楚的。過去10年中在BioBAY累計注冊差不多七八百家的公司,現在還在運營的公司差不多400多家。簡單算差不多將近400家創業公司已經消失了,可能失敗了,也有可能遷走了。所以說希望我們的創業者早進入行業,早了解。
第二個現在這個時代一定要有合作互通的理念。這些合作包括學科、團隊、行業,甚至像我們這些做產業園區,都是作為整個生態一個部分。創業者不可能擁有所有的所需要的資源,所以一定要有合作和互通的理念,這樣才能在整個市場平臺上能夠找到自己的位置,才有可能被別人看到你的價值。
第三點想成為阿里巴巴這樣的大公司,最起碼的必要條件,一定要抓住快速發展的大市場;其次你的技術必須是某種替代別人的平臺技術,可復制的技術,這樣你才有可能能夠成長為巨型的公司。中國市場現在發展非常快,需求非常大,我相信很多中國公司會有機會成長為大公司。謝謝!(轉載自生物谷Bioon.com)





